返回

大明嫡皇孙,开局救活太子朱标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00章 煤场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普天下的人都艳羡不已,只有徐妙云张口闭口,说他是可怜的儿,朱允熥心有戚戚焉。

    很多时候,他的确觉得自己可怜。

    君临天下又怎么样,富有四海又怎么样,晚上睡觉不也是只睡一张床吗?

    如果有得选,他未必愿意当这个皇太子。

    说话间,燕王府的人己摆上了满桌的美味佳肴,都是徐妙云亲手操办的。

    朱棣主位上坐着,朱允熥、朱高炽一左一右坐着。

    徐妙云坐在朱棣对面,不停地给朱允熥夹菜,我的儿,你多吃点,看把你瘦的!

    朱允熥碗里都堆成了小山。

    朱棣问道你爹近来身体怎么样?

    朱允熥一听这话,心里便充满了忧愁。

    老爹的身体就像个定时炸弹,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炸了。

    真到那时候,自己可真是举目四望,无依无靠了。

    朱棣追问怎么?大哥身体不大好吗?

    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,况且朱棣一向耳聪目明,消息灵通,朱允熥只得老实答道是,这两年比从前更……

    朱棣满满地灌了一杯酒,放下筷子,长长叹了一口气

    大哥一向好强,小时候读书常常读到后半夜。我就不明白了,读那么多书是打算考举人考进士吗?

    后来监国了,更是没日没夜地干。那些穷酸文人写的折子,又长又臭,他也能耐着性子一字一句看完。每天起五更,睡半夜,铁打的人都扛不住。

    太医院的那伙子人全是废物,只会背医书搪塞人。依我看,大哥的病,一是是累出来的,二是久坐不动,气血不通,三是思虑过度,损伤了元气。

    朱允熥暗暗惊叹,朱棣的确目光如炬。

    “四叔说得极是!侄儿也曾劝过父皇,注意休息,保养身体,凡事心放宽些,但父皇总听不进去。”

    朱棣安慰道:“你不必太过忧心。等蒙古人消停了,我回一趟南京,好好劝劝大哥。国事再要紧,终究没他的身体要紧。”

    看来四叔还是很重兄弟亲情的。

    用过膳,朱允熥和朱高炽商议起开采煤矿的事。

    煤矿广泛分布于陕西、山西、北直隶、河南、山东、辽东各地。

    但是碍于这些产地交通不便,无法大量开采运往南方。

    如今在开平开设水泥场,煤矿现采现用,正好解除了煤炭的运输难题。

    而且,开平的冶铁业发达,将来在这里开办军工厂,也需要大量消耗煤炭。

    朱高炽满口应承。

    开平有三万军户,却并没有那么多的地种,可以抽调五千户出来,专门开采煤矿。不足的,则需要北平布政司派遣了。

    朱允熥闻言,立即派人去北平,召布政使铁铉。

    铁玄很快来了。

    朱允熥对朱高炽道这件事,就交给你办。在开平开办全国首家煤业开采场,所产的煤主要供应水泥场的需要,多余的部分囤积起来,遇有雪灾的话,供应给平民老百姓取暖之用。

    铁铉道殿下,据微臣所知,北平的老百姓只会挖很浅的煤,稍微深一点的煤就无能为力了,北平布政司派不出专会挖煤的匠户。

    中国古代对煤炭的发现和使用历史悠久,但是大规模的开采一直到北宋才出现。

    尤其是开封,近百万人口几乎天天使用煤炭,有着非常成熟的开采技术。

    但北宋灭亡,开封陷落,煤炭的需求消失,自然就没有什么人愿意开采了。

    开采煤矿充满了危险,要防止塌方,中毒,没有足够可观的收益,谁愿意干?

    朱高炽思考片刻后,建议道:“陕西、山西很多人以采煤为生,可以从那里招募一些经验丰富的矿工。

    只是这些人不一定愿意背井离乡到开平来,如果强征的话又显得扰民。”

    朱允熥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,给他们优厚的待遇,自然肯来了。

    开办采煤场和水泥场,然后在大宁、开平广修堡垒,粗略估计少则需要二百万两银子。

    这几年战事不断,消耗钱粮不计其数,朝廷财政拮据,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银子,不如成立一个股份公司,募集资金。

    股份公司?这可是个闻所未闻的新鲜词。

    朱高炽和铁铉面面相觑。

    朱允熥解释道就是由朝廷和民间共同出资,按出资比例分配利润。这样一来,既解决了资金问题,又能调动民间的积极性。”

    朱高炽点了点头,说道:“这个主意不错。但要想吸引民间资本,还需要动一番脑筋。”

    铁铉也表示赞同:“此法甚妙。微臣回到北平,邀请一些富商,鼓动他们入股。能够做朝廷的生意,想来他们也是愿意的。”

    朱允熥笑道:“甚好。此事就交给你们去办吧。一定要把这个股份公司办好,让它成为我们大明的一项重要产业。”

    朱高炽和铁铉回到北平,就开始着手筹备股份公司的事宜。


第100章 煤场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